刘窗,1978年生于湖北,200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2005年,我在东莞1与人合伙开办了一个制作工艺品的工厂,一年之后就倒闭了,在这期间我有很多时间在工厂周围闲逛。这里的工厂主要生产电脑、家用电器、衣服和鞋子等等。工人来自中国各地,主要是农村和小城镇,大部分都在20岁左右,其中以女性偏多。在这些工厂周围散布着很多租书店,里面的书大部分是言情小说2,这些书店很便宜,一般是押金两元,租金是五毛一天(或者两元一本,五毛换新),很多工人下班后来这里租书,这些书设计的只有普通书籍的一半大小,可以装在口袋里,携带很方便。最开始,是这些小说本身的性质和历史引发了我的兴趣,这些小说大部分出自台湾和香港的作家之手,是用台湾普通话写的,并且大都写于80年代和90年代,这段时间台湾和香港经济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社会阶层,这些书满足了它们的文化需要。随后,这些书传播到了正在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大陆,并迅速获得了数量更为庞大的读者群。这些小说作为某种不太严肃的文学产品一直处于文学等级的次要地带,只在中文世界传播,我曾试图从中选择一本将它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这是2006年为GASWORKS的驻村所做的计划,后来由于时间有限而放弃了。
几年之后,我试图重新制作这件作品,我从一个倒闭的租书店主手中购买了所有的旧书,大概有7百本左右,在翻阅这些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非常多读者手写的文字,这些文字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其中有些看起来像是一封信的手稿,但仔细阅读会发现它们大多是一些像内心独白式的东西,我猜这些信并不会被寄出,只是写给下一个租到这本书的读者。还有些写的是日记和家乡的地址,以及一些信手涂鸦。另外还有一些形式感十足的现代诗歌,仔细读这些诗,并不像是有意为之,我猜他们只是漫不经心地写下了一些她所看到和想到的词或句子,这些词或句子那一刻也许就出现在她的身边,这有点像在果园中漫不经心地闲逛,随便摘了一些果子放在篮中。我仔细辨识这些手写的文字,其中不乏精彩之处,让人惊讶的是这些匿名的读者使用汉语的能力,显然区别于这些乏味的小说。这些匿名的读者被一种隐秘的欲望所激发,她们在书页的空白处发明了一个空间,在其中她们写作,她们阅读,这一过程是沉默的,秘密的。这一写作推动了租书这一微型的经济形式,它将租书店变成了一个低版本的互联网博客,这是一个微型的网络,在一个特别的情境中被发明,它是临时性的,大概处于20世纪的最后十年至21世纪的前十年,这段时间因特网得到了发展和普及,所以它是伴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到了2010年左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书店大部分都倒闭了,因为大家都开始用手机下载这类的小说。现在展示的这些书正是来自这些倒闭的书店。
—— 刘窗
【注释】
1:东莞位于中国的南方珠江三角洲的珠江口,靠近香港,是80年代中国大陆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由于劳动力和地租的价格低廉,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这里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据统计世界上百分之70的电脑在这里生产。这些工厂的工人非常年轻,大多数在20-30岁之间,他们来自中国的各个地区,大部分是农村和一些小城镇的青年。
2:言情小说是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又称狭邪小说或才子佳人小说,情节着重在寻找一个理想的对象或维系爱情关系。言情小说的源头,是唐代(公元618—907年)的爱情传奇,读者以女性为主,唐宋以后逐渐衰落,章回体小说成为主流,读者以男性为主。到了民国初年(1920)兴起鸳鸯蝴蝶派小说,亦属于此类创作。1949年前后,由于中国大陆文艺的阶级性这一时代大背景,鸳鸯蝴蝶派的主要作者离开大陆,转往港台,言情小说当时在大陆并没有取得发展。80年代和90年代的台湾、香港随着经济腾飞出现了一批言情小说的畅销作品,是此类小说发展的又一次高峰。到了90年代末,还出现了以男同性恋为主角的言情小说,但此文类极为少量,比例不足百分之一。2000年以后,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文学形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一时期,言情小说的舞台转移到了大陆,大陆作家迅速崛起,使言情小说进入网络言情时代。
更多展览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