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挚地邀请您参观由七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共同呈现的群展:基础部。
我们不打算去阻断观众对作为展览标题“基础部”理解时所做的联想,的确,它可以被当作前创作时期的积累和准备,也可以是进入高阶创作前的铺垫。在这个展览里,它更可以被理解为与造型基础有关的最本质的那部分,一些元形式:最基本的线条、方、圆柱和尖锥;一些质朴的色彩:黑和白,或者原物的固有色;一些基础的材料:金属、木头,和它们固有的质感。等等。集中呈现和观察它们,就像是进入到一个群落。
如果从纯形式主义的角度去查看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从装置到录像,或者绘画,至少外在的面貌上,展览中的七位艺术家的作品中所体现的形式美学素养和精神洁癖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首先他们都使用了相对简单的材料,再者,对它们的处理或创作手法上只采取了较少的干预。在热衷景观生产的现时,可以说此类创作方式及作品面貌保持了相当限度的克制。
或者可以直接论断,他们的作品都有着极简主义式的美学倾向。但与正统的这类作品在被观赏时其自身的封闭不同,这些作品在今天的混乱与多元下,必须是开放的。走向观念,强调观念性,几乎是今天所有形式的艺术必然。我们不能忽视艺术家作品背后的创作动机,现在对这类概念进行考察,如果按照它的初始,必须要保持某种程度的纯洁性而言,作品所包含的复杂信息已经与最初的定义背离很远了。
这种范式如今也正被其他门类乐此不疲的使用,并且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理解和簇拥,从而使之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美学流派和趣味。弥散在与社会的混杂中,艺术史早先诟病它忘记和忽视了与生活世界的连接,直到这时才终于慢慢建立起来。它与艺术自身发展处的其他部分的融合,使其从没有退出过艺术史的舞台。在中国的传统里,虽没有西方二元对立模式下激荡的流派和样式的产生,但对这一范式的理解与运用早已成为文化心理的使然,包涵在从日常生活到艺术创造的各个层面。
如果我们固执地用类型化的经验去分析观察这些艺术家,他们的这些作品,似乎成了艺术家们经常处在某种例外状态的证据,因为这样的风格或者说面貌,在艺术家自身创作的逻辑和序列中,从来没有一种清晰可辨的连续性贯穿其中。或许这种例外状态是艺术家自身保持创作生命力,抑或理解与接近艺术世界多样性的一个关键手段。
追溯,不仅对历史,包括过往发生的美学趣味和现象重新审视,是泰康空间在面对展览生产时秉持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之一。亦即通过对这些艺术家与作品的观察与呈现,我们发现这些思想各异,在各自领域都有特殊经验的艺术家在作品的表现与形式上展现出有意味的的关联性。或者经由重新观看,从而显露出那些被忽视的联系。
此外,为了不止于视觉的体验,作为首次尝试,我们还邀请了陈梦雅、郭娟、鲁毅、杨北辰、赵松五位写作者通过他们提交的文字,与展览现场“遭遇”,以期给观众带来不同于以往的观展经验。这部分内容将会与作品信息一起编入展览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