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林艺术博物馆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聚变:一九三零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2015.05.09 - 2015.05.28

艺术家:1930年代:郎静山、沙耆、张印泉;1940年代:高帆、孟昭瑞、林风眠、吴印咸、吴中行、吴作人;1950年代:侯波、孟庆彪、李宗津、卢施福、吴作人、姚经才; 1960年代:靳尚谊、李宗津、吴印咸、晓庄; 1970年代:陈逸飞、吴鹏、吴作人; 1980年代:陈宝生、陈仁、韩磊、孟禄丁、张群、任曙林; 1990年代:丁乙、曾梵志、刘铮、马六明、王彤、张大力; 2000年代:洪浩、刘小东、尚扬、王庆松; 2010年代:胡向前、李郁+刘波、刘窗、马秋莎、王思顺、王郁洋、徐文恺(阿角)、赵赵

策展人:唐昕

展览地点: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科技路)


活动总策划:陈东升、李晓红

 

“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作为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的开馆首展,既是一次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现场还原和重新观看,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和书写中国现当代艺术历史的努力。

 

依托泰康人寿丰富的中国现当代艺术收藏,作为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首展的“聚变”展览力图呈现百年来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媒介发展特征。“聚变”原指“核聚变”,是指两个能量足够高但互相排斥的原子核相遇,在融合过程中产生质量亏损却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生核反应产生新的原子核。“聚变”这种本属于自然科学界的最基础的物质反应,也最好地体现了社会科学领域文化艺术的发展特征。中国现当代艺术发生、发展的两条线索(官方对艺术的期许与艺术家对艺术本体的探索)、两种基因(中西文化)的相遇,时代的更迭变化与个体间碰撞出的无数偶然和必然,促发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聚变,有了今天的艺术景观。

 

 “聚变: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精选泰康艺术收藏中等70余件(组)作品参加展示。展览分成油画、摄影和新媒介三个板块,希望简说每一个媒介进入中国的发展样貌,并希望通过几个十年的并置、几种媒介的并置,通过展示个体艺术家的尝试,使观者发现艺术家们超越时代束缚“在想什么”,以及被时代束缚“在干什么”的不同状态,体会和想像每个时代的艺术现场,窥见中国现当代艺术聚变过程的一个个结点。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