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苗颖,泰克抽象主义系列,收藏级油画布打印,51x70cmx6,2014年至今
  • 任瀚,96F80E2B-72D2-4E0C-9261-59CC2BCEBCB6(局部),石膏板墙,现场砍、凿,2016
  • 蒋鹏奕,亲密No.7(局部),摄影,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单板、亚克力,185x145cm,2014年
  • 蔡东东,赃物(局部),通缉令、三台照相机、一支摄影镜头,尺寸可变,2016年
  • 董大为,孤单的树,视频,无声,7分12秒,2011,视频截屏
  • 蒋鹏奕,平复贴系列(局部),宝丽莱,27.4x21.4cm,2015
  • 梁半,日落-日出,视频,35秒,2015,视频截屏(局部)

闪灵:摄影之后

2016.06.23 - 2016.08.23

艺术家:蔡东东、董大为、蒋鹏奕、梁半、苗颖、任瀚、谢帆

策展人:苏文祥

以机械快门、胶片、化学显影为材料特征的传统摄影时代,显然大势已去,伴随着它的崩溃,人们被历史的洪流裹挟着进入了数码、互联网时代。毫无疑问,它带来的显著效益之一就是,作为一种同时拥有现代性、进步性表征的媒介,摄影,它与生俱来的权力与精英属性已被摊薄、下放。数码相机及其关联应用的普及是为传统摄影时代奏起的挽歌。摄影的普及或被当作民主的扩大而深具象征意义。显然,它也以开放的姿态进入/被纳入了当代艺术的知识系统,比如舞台摄影、摆拍摄影,或者统称为观念摄影的那类东西。而此刻的现实是,受互联网冲击与稀释,以及当代艺术消费逻辑的驱使,作为一种模式,当代艺术对摄影的挪用也好,或是观念摄影自身的发展也好,都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刻。我们不担心摄影在数码时代遭遇的道德与伦理问题。但是当我们怀着一种媒介忧郁的眼光对它进行观察,摄影的定义,如果我们无法放下摄影的执念,从外延到内涵都需要重新理解,包括与其它媒介领域的交互影响。
 
每天,我们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当然包括图像信息,与文字一道,它们以字节的形式漫游寄居在各类虚拟存储介质里面,更明显的是它随着互联网的流动呈现在各类终端,它与计算机软硬件的图像处理能力的进步脱不开干系,但摄影及其数字化也是这类图像泛滥的始作俑者之一。我们有限的精力不得不面对惊人过剩的图像产能,也不得不提,社会化大生产的摄影与图像制造除了加速自身的污名化,也造成单个图像力量的坍缩和减损,今天的图像已蜕变成更小单位的视觉微粒,它们甚至需要被汇聚成河流与海的规模才能显示其微弱的意义,我们对它的消费是惊人的,也因此,它拥有过高的耗费比。
 
当图像的潮水猛兽般袭来……没错,我们正处在图像的海洋。取景、按下快门,到显影成像,这种具有传统摄影时代技术特征模式的摄影,现在当然还没完全结束,或者还需要经历在边缘地带辗转的挣扎与漫长的过渡,才能逐渐显现它最后的命运,又或者它将作为一种仅供在数码时代进行乡愁与怀旧的文化遗产而小规模的少量存在。但我们或可以宣布,作为一个模式,它到了终结的时刻,或者可以宣告这种趋向终结的姿态不会停止。
 
“闪灵:摄影之后”是一个中间地带,不包括传统摄影时代特征的绝大部分作品,但它们的形式却无所不包,从录像到绘画、装置等等,重要的是这些作品都讨论触及到摄影以及与它有着家族相似性的关联概念,如光与时间、留影、复印、图像改造等等。“摄影之后”不是一份判决书,而是一个休止符,稍作停顿,以期引起人们再次审视并重新思考摄影的命运及其未来。
 
作为2012年在泰康空间举办的“明室”展览的姊妹篇与延续,“闪灵:摄影之后”是泰康空间对摄影这一媒介自身的演进,以及它与各媒介交往变异的再讨论。本次展览共邀请了7位年轻艺术家与他们的十余组/件作品参展,展出的作品与作品之间有时候呈现为一种比照关系,有时候呈现为一种同构关系,籍着对新时代生活的深刻体认,以及与摄影从媒介到本质的不期而遇,或者说他们的作品都掩饰不住地忽闪着摄影的灵光,都可作为这一媒介正努力开拓疆域的力证,或者经由摄影这个维度的观看,对他们的作品会有一个更新的认识。摄影的幽灵/灵光从来没有泯灭。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